近日,23岁大学毕业生李文星被骗入非法传销组织,在天津静海溺水身亡,再次将传销带入了公众视野。谈到传销,有个传言称,这种“运营模式”在国外是合法的、健康的,只是流传到中国后才被“念歪了经”。这个谣言不仅埋藏在不少人的心中,更活跃在很多传销“讲师”的口头上,成了传销在中国滋生的一大原因。
事实果真如此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破解一下这桩迷案。了解传销的来龙去脉后你就会明白,所谓“传销在国外合法”的说法,只是个被有意误读的谣言。
“庞氏骗局”的意外变种
传销的雏形来自“庞氏骗局”。1903年,21岁的意大利人查尔斯·庞齐乘坐轮船在美国波士顿登陆。上岸前,他已经赌光了全部家当,手上拿着仅剩的2.5美元踏上了美国大陆。
不过,这个走投无路的家伙很快发明了一个赚钱新法——诱骗投资者向一个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并许诺他们可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再忽悠新的投资者,把他们的钱作为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齐成功地在7个月内吸引了3万名投资者。
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后最终被揭穿,大多数投资者血本无归,庞齐本人坐牢多年并被美国驱逐出境,后来在穷困潦倒中死去。据说他在被驱离美国前,曾向记者开玩笑说自己“创造了历史”——这倒是真的,后人将庞齐发明的这套空手套白狼的手法称为“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在其后被许多非法集团复制,不过都不算十分成功。但“二战”后,一个偶然的机缘巧合,这套骗术借尸还魂——当时,由于大量美国家庭搬入别墅住宅区,家庭主妇购买日用品不再如以前那样方便,于是一些精明的主妇往往会从厂家批发一些日用品,再分销给自己的邻里。这种被称为“直销”的模式原本更接近于中国前些年兴起过的“团购”,却被一些心术不正的商家引入了“庞氏骗局”的运营机制,逐渐演化为传销。
1964年,威廉·派屈克首先将直销的方式演变为拉人头式的传销,他给自己的传销组织取名为“假日魔法公司”,面向家庭主妇层层传销各种日用品。第一年,该公司的营业额仅为52万美元,到了1970年竟高达2.5亿美元。
法院“放水”引发的误读
在“假日魔法公司”神话的刺激下,各种传销组织一时间在美国蜂起。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统计,到1971年,美国已有“格利安特纳”“加洛马”等40多家所谓的直销公司涉嫌“多层次金字塔式传销”。鉴于传销组织在全国各地流窜发展,并带来许多社会问题,1975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重拳出击,以诈骗等罪名一口气起诉了四家涉嫌传销的公司,其中三场官司都以联邦贸易委员会胜诉告终,美国的“传销时代”经此打击戛然而止。那唯一的一家因为联邦贸易委员会“证据不足”而赢了官司的企业,就是安利公司。
联邦贸易委员会这次唯一的败诉,大约就是所谓“传销在美国合法”说法的由来。事实上,任何一个看得懂美国“司法语言”的人都不难理解,美国司法界已经用这场“三比一”的判决表明了自己对传销的态度,而安利公司之所以能赢下官司,恰是因为它在诉讼中极力撇清自己与传销之间的关系,证明自己的商品确有实用价值,加上美国传统上对市场的放任态度,法院才放了安利等“直销公司”一马。讽刺的是,这段历史在经过巧妙包装后,却被不少人拿来当做传销在美国合法的证据。
事实上,正是在1975年的起诉风潮过后,美国才加紧了对反传销的立法。除了联邦的《反金字塔式促销法》、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法规和美国各州直销法律之外,美国大部分州推出了“冷静法”,说白了就是给消费者一个头脑冷静的时间,可以在三天内全款退还因被哄骗而购买的货物。
在重重法律的制约下,有传销倾向的企业在美国可谓动辄得咎。最近的例证是在2010年11月,美国联邦法院以涉嫌诈骗为名判处一家直销公司赔偿受害者一亿五千万美元。可以说,即便在美国,因为“传销”的黑案底,各大“直销公司”也是戴着镣铐跳舞。
然而,时至今日,与传销类似的“直销”依然游走在美国法律的灰色地带,且“上钩”者众多。美国直销协会2016年的数据显示,全美共有2050万人参与直销,其中80万人为全职工作,450万人为兼职,另有1520万人为折扣用户。这些人大都集中在35至54岁,74%为女性,84%为白人,37%位于美国南部。不少梦想发财的美国“下层阶级”,依然指望着靠这种模式实现自己的一夜暴富。
日式传销的“直播命案”
然而,骗术就像瘟疫一样,总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在美国遭遇严管后,传销又漂洋过海来到东亚,并在日本闹出了更大的动静。
传销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传入日本的,极短的时间内就在该国忽悠起了比美国更大的声势。这和日本当时的经济环境不无关系。当时,日本积累了不少外汇储备,导致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政府又靠人为压低利率从民间抽血,其结果就造成了日本百姓手中积攒了不少钱,却找不到投资的途径。
就这样,一些焦头烂额的日本人上了传销的贼船。其中忽悠得最大的,是个叫永野一郎的“神人”,他的丰田商事公司宣称以极高的利率吸收资本。当然,与眼下中国的“老鼠会”相比,永野的玩法更高明,他宣称帮助客户炒黄金、炒钻石,后来黄金钻石维持不下去了,又炒高尔夫俱乐部球票等。他建立了上百家公司,甚至开办了14家海外分支机构,目的就是让人们摸不清楚资金是怎么流动的,利润来自哪里,但真正的获利方式和当前中国国内的传销一样——靠下家交的钱养上家。
然而,跟“老祖宗”庞齐一样,传销的神话终有破灭的一天。1985年,丰田商事宣布破产,当年6月18日,永野一郎在开记者招待会时,当着30多名记者的面,在镜头前被一名愤怒的受骗者刺杀,鲜血淋漓的画面通过摄像机直接就播出去了。这就是在日本轰动一时的丰田商事会长遇刺案。而丰田商事诈骗案至今仍有1000多亿日元资金去向不明,数万个家庭因此破产。
一条人命和数万人破产的教训,让日本成了发达国家中对传销打击最严厉的一个。在日本,有专门的《无限连锁会防止法》,明文规定开设和劝诱他人加入“无限连锁会(即传销组织、老鼠会)”的人员不仅将被处以巨额罚款,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如果传销过程中涉嫌人身拘禁、洗脑宣传等罪行,还可能数罪并罚,罪加一等。
可以看出,无论在美国还是日本,传销都是“过街老鼠”。所谓“传销在国外合法”的说法只是个似是而非的误会,传播该谣言的人,不是望文生义就是别有用心。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庞氏直销骗局,无论怎样发展、变化,都注定不会是健康的商业模式,它所利用的只是你在面对自己贪欲时智商掉线的那一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