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生专栏
身陷传销家破人亡,对于传销你知道多少?
来源:中国反传销卫士    时间:2019-05-06 我要分享:

近年来,“传销”字眼在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中出现,每一宗传销导致家破人亡的案例,都是欲望与情感的纠葛。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传销”吧!

十余万积蓄败光,丈夫怒杀妻。

俗话说,一夜夫妻百日恩,来自长沙的蒋某和妻子从中学开始相识,一直相伴,并且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还养育了一个儿子,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因为“传销”而支离破碎。

2018年10月30日晚,长沙一女子被丈夫蒋某杀害在出租屋的沙发上,随后,公安机关抓获了嫌疑人蒋某,揭开了事情真相。

1996年,夫妻俩大学毕业一起来到广东清远打工,并在清远安家,夫妻的感情不错,直到妻子进入了传销组织。

2013年,妻子来到长沙,加入了传销组织,陆续从家里、亲友处借来十余万元投入所谓的连锁业,蒋某随后在妻子的影响下也加入了传销组织。

之后,蒋某家庭经济情况每日愈下,他不得不重新外出打工谋生。但在最近,妻子劝说蒋某,这次的“生意”真的能赚大钱,他便带着几年打工的积蓄做了妻子的“部下”

“钱没赚到,打工赚回的钱又被骗去大半。想着这么多年的积蓄,以及我老婆和他的关系,我就气不打一处。”蒋某说,经济上的拮据让他压力很大,而且妻子传销过程中认识了一名朱姓男子,经常当着蒋某的面送首饰给妻子,他推测妻子和朱某已经发展成情人关系,让蒋某更加憋屈。

10月30日晚,蒋某回忆说:“案发当天,回想过去的种种,我控制不住自己,割了很多刀,具体多少我不清楚,直到我感觉到她没有抢救的余地了,我就停止了。”

目前蒋某已被警方控制,妻子涉及的传销组织,公安机关也正在侦破当中。

“传销”

让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产生了感情隔阂和债务危机

最后酿成悲剧,让人唏嘘不已

“传销”究竟是什么?

它又有什么手段让受害者上当呢?

什么是传销?

传销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发展人员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财富的违法行为。传销的本质是“庞氏骗局”,即以后来者的钱发前面人的收益。

目前的新型传销,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如今传销手段一般不限制人身自由,不收身份证手机,不集体上大课,而是以资本运作为旗号拉人骗钱,利用开豪车,穿金戴银等,用金钱吸引,让你亲朋好友加入,最后让你达到血本无归的地步。

究竟传销组织内部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轻易相信一个骗局?带着这些疑惑,这个视频也许能给你更好的解答▼

传销组织的主要目标是哪些?

传销组织的主要目标以大学生、应届毕业生、退伍军人、老人为主,他们利用这些群体急于参加工作、获得财富的想法,以各种理由诱惑他们上当,最后导致受害者血本无归,家破人亡。

有媒体报道称,当前传销队伍高学历、年轻化趋势明显。参加传销活动的人员中18岁至28岁的占绝大多数,一些大学生参加传销组织并成为骨干。


近期曝光的几起传销大案中,多有大学在校生、毕业生卷入其中。传销的骗术让人防不胜防,作为“知识群体”的大学生亦不能幸免。针对学生这一涉世未深的特殊群体,招聘就成为了引诱他们走向歧途最直接的手段

近期将传销推上风口浪尖的“李文星事件”就是传销组织利用虚假招聘所造成的恶果。此后不久,湖南女大学生林华蓉的不堪传销纠缠,溺死河中。

为何大学生容易被传销分子盯上?多位办案民警介绍,大学生更容易被招聘、社交、交友等网站吸引,不少传销组织利用互联网精准“设钩”,被欺骗进传销组织,大学生相对单纯,容易被洗脑,从而被发展为下线

不少媒体指出,人才招聘市场恰恰是个人信息最大的流通渠道之一。大部分的求职者由于求职心切,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提供给应聘平台,缺乏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能力。一些传销组织在掌握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后,以此为要挟,作为实施精神控制和人身控制的前提。从保护个人信息的角度出发,也必须下大工夫来整顿求职平台发布的招聘信息,使虚假招聘信息无处隐藏。

警方提醒,大学生离开校园与社会机构接触,无论是找实习岗位,还是谋正式工作,都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求职能力自然包括对招聘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力。天上不会掉馅饼,一些看似是香饽饽的岗位很可能是传销组织散布的诱饵。如果一份超出自己能力的工作机会、一个远超应届毕业生平均收入的岗位摆在面前,求职大学生就要小心了。

传销组织的诈骗手段有哪些?

① 金融传销

主要特点:以互联网金融的名义承诺高收益,引诱投资。

② 网络传销

主要特点:声称电商或微商,通过QQ群、微信群、网络游戏、网络论坛等发展下线,骗钱不见面。

③ “旅游”传销

主要特点:通过加手机好友的形式发展下线,拉群众入会交费,病毒式传播,速度非常快。

④ “国家工程”传销

主要形式:打着“国家扶持”、“有政府背景”、“精神文明”、“好项目产业大联盟”、“农业发展平台”等旗号,伪造国家机关文件,虚构公司企业,打着新产业的幌子虚假宣传。

⑤ “假冒直销企业”传销

主要特点:冒用正规企业名称,开展其他传销活动,或开通微信公众号虚假宣传、通过网络招聘销售人员,还有不发分子利用淘宝网店、微信商铺销售正规直销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假冒产品。

⑥ “假慈善”传销

主要特点:号称自己有官方背景,打着“慈善救助”、“爱心互助”等幌子,以“做慈善事业、筑和谐家园”、“爱心资助贫困学子”等形式,诱导大家上当受骗。

⑦ “养老”传销

主要特点:以“消费养老”、投资养老院为名,大量发展会员,达到融资敛财的目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网络交友恋爱约会,也已成为当下传销组织拐骗受害者屡试不爽的套路。

据相关部门透露,一些传销组织为了发展下线,专门派一批年轻女子泡在网吧,以谈恋爱等为借口约人见面,实施“洗脑”。

来自山西的90后青年小张,因误入传销组织,最后落得人财两空。据小张讲述,他在网上和一个女孩儿发展成男女朋友关系。她说北海那边有好的投资项目,让他来那边发展;小张来了后女孩就给他讲了许多关于资本运作的事情,慢慢的小张就投了两万块钱,结果女孩儿却消失的无影无踪。

江苏籍男子刘某,通过微信“摇一摇”结识了一名女网友,两人相见恨晚,女网友约他见面,他非常爽快就答应了。谁知刚一到达约定的地方,就被4个男子团团围住,把手机与财务统统没收,并被逼用银行卡里面的28000元钱购买了传销组织的产品。

如果只是被骗了钱,这在某种意义上还算是一个好的结局,怕就是怕不仅骗了钱,连人也搭进去了。

有传销人员讲述,自己初始进入传销组织是因为女朋友给介绍工作,当进入传销组织后,被成功洗脑,进而把自己包括母亲在内的亲戚朋友数人骗至传销组织中,一家人就以这样的方式“团聚”了。

区别于传统的婚恋诈骗,当下的传销组织已演变成为专门的以婚恋为名实施诈骗的犯罪组织,而且网络化趋势更加明显。犯罪分子往往通过婚恋网站、直播平台、QQ、微信等行骗。此外,犯罪嫌疑人具备一定的反侦察意识,加大了犯罪打击、证据固定的难度。

警方提醒,网络无限制的交友方式和虚拟的交往模式很容易让一些缺乏社会经验、容易轻信他人的市民落入有心人布置的陷阱,网上交友需谨慎,误入传销,将会人财两空。

传销组织洗脑方式多样化

反传销人士介绍,无论是否限制人身自由,传销会在一定时期内在相对陌生封闭的环境里,通过反复说教进行高强度信息灌输,让人思维疲劳;而互联网传销则借用新生事物名词,将人带入未知领域,从而推翻其现有认知。 

不仅是传统口头上的打鸡血,传销组织还曲解成功学的经典书籍来教唆成员,据报道称,在很多传销窝点这两本书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一本是《人性的弱点》,另一本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有误入传销组织的受害者陈述,传销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就是交会费。在传销组织人员连哄带骗的交了会费之后,受害者就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投名状”的暗示。即使知道自己被骗,也会认同这种攒人头发展下线的模式,自己的钱也会通过这种方式赚回来,他们大部分被洗脑,顽固不化,都玩着“从众心理、赌徒心理”。

曾被骗入传销组织的李田宝介绍,现在传销组织对新人的“洗脑”方式更加灵活,除了一对一讲解、歪曲国家政策、制作资本运作“五级三阶制”的起源视频等之外,一些传销人员还会联合外围人员,组织免费的观光游、大型宴会等,来共同编造“致富假象”,“大学生社会经验少,思想相对单纯,更容易被传销组织‘洗脑’

相对于社会人员来讲,大学生群体能够“榨出油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多位反传销人士表示,在传销组织眼中,大学生比普通人群更加“有利可图”,同学好友处可以借钱,亲戚家人也会给予支持,有不少家庭在得知孩子身陷传销后给传销组织打款以求“破财免灾”

在此我们总结了十个常见传销的洗脑套路,并给出了相应的套路破解提示。

误入传销组织该如何自救

① 保证安全

人身安全最重要,一定不要与传销组织起冲突,他们会实施暴力,所以要表面配合。

② 管好财物

尽量保管好身份证、银行卡、手机等物品,不让这些物品落入对方手中。

③ 记住地址

要掌握所处的具体位置,楼栋号、门牌号、标志性建筑等,以方便求救报警。

④ 装病

尽可能让对方觉得你生病很严重,不得不外出就医。

⑤ 求救纸条

偷偷写好求救纸条,趁传销分子不备,利用一切机会抛出纸条求救。

⑥ 暗示危险

如果有机会与家人通讯,说一些与事实不符的事情暗示你有危险。也可提前与家人沟通好代表你有危险的暗号。牢记家人、朋友手机。

⑦ 找寻时机出逃

利用上街和考察的时机,突然挣脱向周围人群求救!逃出时一定要提前规划好路线,不要盲目逃跑,最好是努力取得看守人的信任再计划逃跑。

⑧ 110报警

一旦逃出传销窝点,立即到安全区拨打110报警。